將近30年前,嘉義基督教醫院(以下簡稱「嘉基」)承襲創院院長戴德森醫師的精神,憑藉耶穌基督的愛,抱持奉獻的精神,開始推行國際義診。深耕海外地區30年,嘉基輸出台灣的衛生教育、醫療品管、病人安全、醫療評鑑、醫管資訊,至今海外受惠人數超過數十萬,足跡遍及東南亞、中亞、中國西部及西非地區等,期盼藉由醫療福音幫助需要幫助的人,傳揚主的愛直到地極。
承襲創院精神,三十年前開始關心兒童早療、部落健康問題
(圖一)嘉基創院院長美籍戴德森醫師於60年前,帶著基督的愛落腳嘉義。
(圖二)戴德森醫師徒步於阿里山部落之間,為當地居民診治。
美籍戴德森醫師於1950年代來到台灣進行醫療宣教,進行實地環島考察後,發現西部嘉雲南地區平原廣闊、人口眾多、民風純樸,但多數生活貧困、疾病叢生,而當時沿海及山地地區交通不便又嫉妒缺乏醫療設施,因而選擇在嘉義落腳服務台灣居民。當時在交通不便的阿里山鄉,戴德森醫師徒步往返各村落,挨家挨戶提供醫療服務,並將25年歲月都奉獻給了台灣。
(圖三) 嘉基山地醫療團隊承襲創院精神,服務阿里山山地居民,實現全人醫療。
於是「為愛多走一哩路」就成為了嘉基的重要精神。從三十年前開始推動兒童早療服務、推廣阿里山鄉部落健康,關心全人照護,也將當時大量前來台灣的外籍移工納入關懷對象。
關懷台灣泰、菲移工,打開海外義診的大門
(圖四) 嘉基現任院長姚維仁院長帶領醫療團隊前往海外義診實景。
1989年臺灣開放引進外籍勞工,泰國、菲律賓籍移工大量湧入各地工業區,也來到嘉義落腳打拼。當時嘉基成立宣教中心,將耶穌的愛分享給來台移工,並提供各項醫療就醫關懷服務,讓他們在台灣也能接觸福音。嘉基泰國事工艾應昌牧師回想當年情景,感性地說道:「他們來到國外,離鄉背井,有時藉酒澆愁、賭錢等等,看到他們一個一個生命改變,就像聖經所說的:『若有人在基督裡,他就是新的人。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。』」
隨著多年義診經驗的累積,嘉基逐步統籌醫院及外部單位資源,累積數例個案來到台灣進行無償的醫療服務,彌補海外醫療資源不足的情況,診治病症較嚴重的個案。其中一例即為緬甸山區黃小妹妹,由於小時候跌倒導致手臂骨折歪斜,而當時所住地區無法提供相應的醫療資源,直到嘉基小兒骨科陳俊和醫師認識黃小妹妹時,她已在炎熱的緬甸地區長年著長袖,失去童年應有的笑容。黃小妹妹來到台灣三個月,於嘉基成功進行骨科手術,也學習中文重拾自信的笑顏。
[
(圖五) 嘉基國際醫療團隊將緬甸黃小妹妹邀請來台灣診治。
而後,嘉基在此基礎之上更往海外擴張,開始進行國際醫療義診服務。從1990年代初期的義診救災,進一步推廣社區衛生、健康教育,近年更推動與海外地區的醫療合作、教學傳承,將台灣高水準的醫療技術輸出海外。
史瓦帝尼新生兒及婦幼照護比例四倍成長
2016年嘉義基督教醫院與國合會合作,在我邦交國非洲史瓦帝尼展開為期三年的「孕產婦及嬰兒保健功能提升計畫」,提升當地醫療機構婦幼照護功能,讓孕產婦及嬰兒健康更有保障。
(圖六) 史瓦帝尼醫療團隊來到嘉基進行醫療交流。
該計畫實施前,史國原先每十萬名新生兒出生後,大約會有三百多名死亡,其死亡率約是台灣的二十倍。而在三年期計畫過程中,不只嘉基安排醫事人員前往當地了解醫療環境,史瓦帝尼醫事人員也來到台灣嘉基學習新生兒及婦幼照護。105年7月迄今已經促使史國計畫區域內產婦產後獲得照護比例由22%大幅提升至90%,成長超過4倍(統計至2019/12月)。
一名史國代訓醫師人員在參與計畫後分享:「我們期望結束培訓課程後,回到史瓦帝尼應用在台灣學到的知識,改善嬰幼兒及婦幼照護。」這項合作計畫發揮國際醫療互助的精神,分享愛與祝福,甚至讓史國官員在世界衛生組織為台灣發聲,肯定台灣在國際醫療的貢獻,也讓嘉基獲頒國際醫療典範團體獎,將榮耀歸給 神。
(圖七) 在多年耕耘海外義診的努力下,史瓦帝尼官員在世衛組織為台灣發聲。
為愛多走一哩路
(圖八) 嘉基國際醫療團隊於海外義診合影。
三十年功業走來談何容易?從嬰兒早療、長者失能,到山地部落健康、移工關懷,甚至深耕國際義診,進行醫療合作、教學傳承,嘉基不改創院初衷。現任嘉義基督教醫院姚維仁院長提到:「我們秉持戴德森創院院長來嘉基的使命,來從事國際醫療,把愛帶到有需要的地方。如同戴醫師來到當初很落後的嘉義,奉獻了他的一生,我們也秉持這樣的使命和奉獻的精神,靠著耶穌基督的愛去到比我們更需要的地方。」追尋耶穌愛生命的典範,哪裡有需要,就為「愛」多走一哩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