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有位在中國大陸經商的陳伯伯(化名)終於回來門診覆診了,因為疫情關係,有大半年只能請家人代領藥物,也因很久沒規律追蹤,抽血數值也退步了。陳伯伯開始擔心下個月回中國工作後,狀況又會變糟下去…
想必也有很多人跟陳伯伯一樣,因為疫情影響,而無法規律回診追蹤甚至是拿藥。那要怎麼做好自身健康管理,好因應各種狀況呢?以下幾點與大家分享。
如果有長期規律服藥的慢性病民眾:
一:準備好最近一次門診的看診資料。
可以就診時告知醫師下次可能回診時間,如果因為工作關係無法配合的話,記得留存最近一次的門診資料(含病歷摘要,抽血數值和用藥處方等)。之後可以就近看診,醫師也能快速掌握病情。
二:保留原有藥物的外包裝。
很多民眾有分裝藥物的習慣,不過每家藥局診所所使用的藥品廠牌,劑量不盡相同,如果能保留處方簽明細或者藥物外包裝,能方便藥師辨認,確保使用的藥物劑量無誤。
三:慢性病病人需要每天測量血壓及血糖,並記錄下來。
每天量測血壓及血糖是掌控病情,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方法。血壓最好是能早晚都量測一次,血糖可以早上空腹前及飯後各測量一次,如果血壓/血糖波動變大,可以先檢視最近的飲食是不是出了問題,吃太多鹹的東西或者應酬太多,及時調整才不會好幾個月後回診時大走鐘。
至於一般民眾則可以:
一:每天量體重。
體重也是很好觀測身體狀況的指標,體重突然增加或減少,都可能是身體出了狀況。(例如糖尿病,腎臟病或者其他代謝疾病等等)。建議可以每天早上上完廁所,穿著固定衣服測量會最準確。
二:維持良好運動習慣,規律作息。
因為疫情或隔離原因,待在家中時間變長,一定要記得維持良好運動習慣,才能保有好體力。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,每周可從事中強度運動150分鐘,或者每周五天,一次30分的運動。在家可以用爬樓梯,多站立,徒手運動等增加活動量,或者與家人相約一起出門走走都不錯喔! 之後會再陸續介紹在家怎麼樣做運動,維持良好免疫力。